
浴火重生後的他們,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是誰來當主音,每個成員都試過主音位置,最後結他手Bernard Sumner在半推半就之下被推舉兼任主音的位置。
史上最不想唱歌的主音誕生,而他當初的聲線誠然亦令人(我) 不敢恭維,有點刻意模仿Ian Curtis低沉的唱腔,而且唱Live的時候,有時還有「甩嘴」、「唱不上」等尷尬情況出現,好在他的作詞能力比他的歌聲好得多,而且在J.D.的情意結之下,縱然他們初期的Live演出並不出色(甚至有點漫不經心),他們的樂迷亦對他們不離不棄。
「… 因為他們是Joy Division/New Order嘛……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喝他們的奶水大的……」一位唱片鋪老闆如是說。事緣我偶然經過他的店鋪,順道便入去跟他閒聊兼請教他有關80年代的音樂,一邊吞雲吐霧的他,一邊細說當年他作為樂迷的「辛酸」,說來感慨萬分。
New Order初期的樂風,始終都擺脫不了J.D.時期的沉鬱氣氛,仍然處於探索的階段。但他們最後都選定了自己的方向,就是向當時80年代主流的Synth-Pop(流行電子)靠攏,而且逐漸變得獨樹一格,影響力跨越了90年代。
當我第一次聽到他們最近的精選碟“Singles”之時,我簡直呆了,精密鋪排的合成音樂,華麗而搶耳,那種電子樂音彷彿超越了時代。他們83年的傑作“Blue Monday”,刺激而又別具實驗性的Disco化電子編曲,聽得我為之雀躍,是我聽過最好的80年代歌曲之一。
Synth-Pop是80年代革新運動New Wave(新浪潮)下一個最受歡迎的分支。80年代初,由於當時電子聲樂儀器己經發展得相當成熟,用合成器(Synthesiser)造出來的電子聲效不斷被運用到音樂上,之後逐漸形成一種流行音樂勢力,足足稱霸了整個80 年代,以致當時如果某樂隊想玩結他為主的音樂,都好可能被歸類為Indie樂隊(當然,在80年代,英國仍有數隊不可忽略的典堂級結他樂隊,此乃後話)。
1981年 Chris和Neil在Kings Road一家電器行相遇。他們發現彼此對電子舞曲的共通興趣,於是開始一起寫歌。剛開始時他們取了個「West End」的團名,之後便正式命名為Pet Shop Boys。
Pet Shop Boys作為Synth-Pop的中堅份子,成功示範將原本予人冷冰冰的電子音樂變得流行起來,創下了35首英國榜TOP20 Single,其中包括4首冠軍歌,並創造了全球5000萬張專輯銷售,使他成為80年代外國音樂的重要Icon之一。

時至今日Pet Shop Boys早已變成Pet Shop“Man”(右圖)了,他們度過了如94年大碟”Very”的巔峰時期,又遇到如02年一張刻意求變的大碟”Release”帶來的失望,證明簡樸少「電」的取向並不是他們樂迷們的胃口,你甚至會看到主音拿起結他,以Full Band形式大玩碟中的歌曲的「奇景」。
好在06年新碟”Fundamental”成功為他們挽回面子,碟如其名,兩位「寵物店男人」重新回歸他們最擅長,最「基本」的電子編曲,既有刺激的Synth-Pop樂音,亦有一聽便知會成為另一經典的流行曲(“Sodom and Gomorrah Show”),電子與流行旋律取得了相當的平衡,而且評價相當不俗。
將時間拉回80 年代,Post-Punk並沒有死亡,它已經轉變成為其他Indie結他樂風,人們並沒有完全被Synth-Pop沖昏了頭腦,結他音樂將會重新找到他們的新主人。
留意下回,英國Indie結他音樂史上最強拍檔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