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6

澳門遊的後記與反思


突然下起一陣細密的過雲雨,我趕緊把相機收進隨身的斜揹袋裡,撇下忘著選購手信的同事們,怱怱地跑到就近一間細小的廟裡避雨。只見橫匾題著“哪吒廟”,從那裡可以遠遠看到大三巴牌坊那碩大的背面。小品式的傳統廟宇建築,簡單雅緻的裝飾,”哪吒廟”像是低調地避開與墩厚的大三巴牌坊競爭一樣,孤芳自賞。我心頭一動,拍下了這幅相片,中西文化精粹如此緊密地在這裡出現,互相包容,互相尊重,建築藝術似乎早已代替著歷史,訴說著澳門久遠的人和事。

常說香港是一個中西合壁的城市,本地的文化古蹟的數量和價值自不比澳門遜色,但對於維護和傳承這些文化遺產,就明顯不及澳門,甚至為人詬病。先不說政府是否有心保護這些文物,但作為香港人似乎只有眼巴巴的看著一些別具價值的舊事物,被大財團、商家「拆得就拆」。按目前法例,建築物即使列為受保護古蹟文物,只要不是一級文物,則就算要清拆、重建,政府也無可奈何。甘棠第就是一個好例子。當初業主要拆卸甘棠第,惹來無數反對聲音。政府最後決定以五千三百萬元購入,又將耗資九千一百萬元修葺及改裝成為孫中山博物館,甘棠第才幸免於難。

但香港政府又有多少錢可以保護其餘被「虎視眈眈」古蹟文物 ?

藝術應該是生活的一部份,真正的建築藝術應該是滲透在你我周遭。澳門城區不但是核心的中西建築群保護得很好,而且就算你走到喧鬧的街上,那充滿懷舊歐陸風格的建築物依然隨處可見,無論地上的磚瓦、街燈、欄杆都彷彿在互相呼應,一樣的充滿懷舊情懷。

在澳門的街上,偶然看到一棟被清拆剩至一面的懷舊歐陸建築物,孤伶伶的。「他們絕對不會連這一面都拆下,因為政府有法例保護這些文物。」同行的某同事指著說。再想起我們政府對保護文物那種畏首畏尾的態度,我不敢汗顏。

此行令我對傳統建築藝術(尤其對西方建築)有更濃厚的興趣,每個建築物,除了作為歷史的傳聲筒,其中的一磚一瓦都有其象徵意義,並包含著古人的智慧。去旅遊,在低頭選購手信之餘,不妨抬頭用眼去感受歷史。

相: http://spaces.msn.com/hkelvin/

16.4.06

4分33秒的無聲音樂

如果在音樂廳裡,一個西裝畢挺的表演者步上台,坐在鋼琴前,打開琴蓋,不時揭琴譜,但其餘時間只是坐著;4分33秒後,表演者起立,鞠躬,然後離去;坐在台下的你,會扔雞蛋? 還是拍手掌?

“4分33秒”絕對是音樂史上最大膽、最破格的嘗試,因為它是一首完全無聲的樂曲,有史以來最空前又絕後的Ambient (環境音樂)作品。

“4分33秒”是前衛古典音樂大師John Cage (圖左)在1952年為一首鋼琴而寫的完全無聲的作品,音樂家坐在鋼琴前面4分33秒,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什麼都聽不見,但腦海中又好像有很多聲響。「樂曲」讓聽眾在4分33秒的空間內,感受自己身邊的所有聲響,一首完全由聽眾自己主導的樂曲,由聽眾自己為自己詮釋這段完全留白的音樂。

它會完全顛覆你對音樂的看法,因為沒有任何音樂是不具有表現成分的,但John Cage提出的Silence概念,認為不表現也可成為一種「表現」。關於 4'33'',很多人認為它是件皇帝新衣,對於那些習慣於把所有細節寫好給演奏家演奏的作曲家來說,他們認為 John Cage 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些經歷過 4'33'' 首演的人說那是從來沒有經歷過的體驗,你期待的事情(樂曲)根本沒有發生,你的聽力突然變得很敏銳,會注意到很多平時你根本沒有注意到的聲音。另外John Cage 在1962年作的《0'0''》,又稱為《4'33'' #2》,顧名思義,那是一首零分零秒的樂曲!

你大可以說這首樂曲「明玩野」,但也許在這4分33秒內你能好好的傾聽自己,傾聽自己從沒留心的內心聲音,傾聽自己周圍的聲音,傾聽生活。

Read Mo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Cage (John Cage)
http://www.sinologic.com/newmusic/sub/pics/quxiaosong.html
http://www.la-groove.com/archives/000008.php (Ambient樂簡史)

9.4.06

Prodigy: 暴力電子

談起The Prodigy這隊電子音樂組合,真不知該從何說起,因為實在太多話想說。打從十年前一首令我一再回味的歌曲 “Breathe”和"Spitfire"開始,直到現在每次聽見它,除了感到「型爆」和吭奮外,更多一份重遇「老朋友」的感覺。



掘起於90 年代中期,97年一隻驚世大碟 ”Fat of the Land”,使他們與Moby、Fat Boy Slim、Chemical Brothers等等電子名將並駕齊驅,奠定英國Big Beat音樂的紀元,並且輕而易舉地攻陷美國市場。Prodigy的電音一如Big Beat的風格,糅合搖滾的狂野爆發力,與電子音樂的機械化重型節拍,不同的是Prodigy的音樂更多一份急速、粗野和暴力,就好像憤怒的Metal與狂野的Rave節奏通婚後所誕下的結晶品一樣,所以亦被稱為粗野版Moby、 魔鬼版Chemical Brothers。

當然不得不提他們的Live演出,曾被Q音樂雜誌評選為「死前必看的50隊樂隊」(50 Bands to See Before You Die)第23名,1995年他們在Glastonbury的演出更曾被譽為「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他們的現場演出實在令人熱血沸騰,就算只是看著他們的DVD,都令人感受到當中高漲的氣氛。可能主腦Keyboard手兼Producer ---Liam Howlett都是玩Party的Rave音樂出身,對於如何用電音去控制現場氣氛,可謂手到拿來。黑人M.C.歌手Maxim Reality和另一白人歌手Keith Flint 在舞台上都一貫地裝著一副兇悍的神情,奇裝異服,隨意而狂暴地舞動起肢體,唱到興起時彷彿兩人在互相挑釁一般,同時又能帶動台下觀眾的沸騰情緒。每一下重型而急驟的節拍,配合目眩的射燈,觀眾忘我的Natural High,如此精彩的Live,夫復可求。

Prodigy的MV亦甚具話題性,最離經叛道的莫非他們一曲 ”Smack My Bitch Up”,歌曲本身已經經惹來歧視女性的爭議,再加上由丹麥的導演by Jonas Akerlund 操刀製作的MV,鏡頭以一個醉酒人的主觀角度出發,迷迷糊糊,暈頭轉向,MV描繪了他混亂而頹廢的一晩,而畫面則充滿暴力、破壞,而色情元素更加是露骨得過火,極盡挑逗,據說當年,大膽如Madonna,在看完後,也感到震驚,就連一向尺度寬廣的西歐國家也只准許在深夜時段播放它,大部份亞洲國家都禁播,有的將過火的後半部刪掉。”Firestarter”的MV亦因為太火爆而遭禁播,而此曲更被選為「最不適合於行車時播放的歌曲」第一位。

這套精選DVD一次過重溫了他們最精彩、最震撼的電音,不但有Live,而且MV的輯錄亦相當齊全,實在值回票價,亦勾起我當年血氣方剛的音樂回憶。

2.4.06

音樂歷程

如果有人對我講:「你真的很喜歡聽歌哩。」
對,但我會糾正他:「我更喜歡主動找(搵)歌聽。」
自己找歌聽(英文)的年資其實不長,算著算著,大慨只有四年多,但時至今日,不單聽歌的種類越來越廣,亦似乎越挖越深。

四年前,一開始都是由最流行、最大名的英文歌開始聽,流行歌好就好在至少可以可以作為一個門檻,給你進一步探索無止境的音樂世界。當Pop己經不能滿足我的時候,百花爭豔的獨立(Indie.)音樂和樂隊音樂(Band Sound)開始令我耳界大開,然後電子音樂(Electronica)又進一步刺激我的聽覺神經。

音樂亦令我結識到不少知音人或喜歡聽歌的人,從他們身上又認識到不少不同種類的音樂。很享受大家互相交換聽歌心得,互相分享或推介歌曲的過程,亦同時希望可以感染其他人,將好歌帶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