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09
北歐寵兒 Mew
說來慚愧, 其實Mew在北歐另類音樂之中, 早已經聲名大噪, 友人們亦時有推介這隊丹麥progressive-rock樂團, 但直至他們今年的大碟"No More Stories Are Told Today..." 筆者才真正認識他們. Mew給我的印象, 是一隊雖然年輕, 但音樂上卻又非常具野心的樂隊. Progressive-rock從來不是一種平宜近人的音樂類型, 但Mew卻把它注入濃厚的北歐氣質, 還有Dream-pop的唯美氣氛和旋律, 使它更具親和力, 更漸漸形成了Mew獨有的風格.
新碟第一曲"New Terrain"先來一點驚喜, 音樂部份大玩倒帶效果, 連歌唱部份的旋律都配合得很巧妙, 中段甚具氣勢的鼓擊, 進一步加強了整首歌曲的張力, 此曲的意念, 令筆者聯想起The Beatles的名曲"Tomorrow Never Knows". 此碟處處展現了Mew駕御複雜編曲的能力, 同時平衡了歌曲的旋律的流暢性, 機械節拍與真鼓交織出一首"Beach", 可以說是全碟最易聽的一首, 主音Jonas Bjerre優美(上圖左二)的聲線毫無難度地演譯了歌曲美好的旋律. 全碟整體很upbeat, 給人很恢宏開揚的感覺. 由帶點民族風的鼓擊點綴的"Hawaii"便是一個好例子, 全曲的器樂演奏密度很高, 氣勢一直延續到尾. 個人偏好的另一曲"Vaccine"表現了Mew收放自如的編曲, 特別喜歡其副歌部份, 十分搶耳. 筆者最喜歡的"Sometimes Life Isn't Easy"有著很豐富的編曲, 而且靈活多變的鼓擊節奏再次展示它的重要性, 而且出色的旋律及大合唱部份令歌曲有一種Sing-Along的氣勢, 令筆者一聽難忘.
友人們認為這張並不是Mew的最佳作, 但仍是水準之上, 而且新作亦獲得媒體不俗的評價, 所以心裡很有衝動想返聽Mew的舊作, 畢竟Mew是繼Kent之後, 另一隊值得追聽的北歐樂隊, 不聽的話, 好像跟樂迷友少了些共同話題.
Mew: myspace
10.6.09
感言 (feat. Metronomy)
又有好一段日子沒有出post, 時間多了反而令人變得懶惰起來, 當然碟還是照聽, 但說到寫文總是提不起勁, 而且自己對文章的要求似乎越來越高, 寫得太差, 連自己的關口都過不到, 就更不會貼出來丟人現眼, 又有可能是碩士生涯快速地擠乾了本身貧乏的寫作能力, 有時見到自己寫的Essay, 都有點驚嘆自己竟然可以寫到洋洋千字.
縱使它們不是特別出眾.
最近Twitter和facebook這一類極方便(極懶?)的分享途經大行其道, Twitter更繼youtube之後另一個新興web service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 可能好快連寫Blog都會變得落伍, 雖然筆者都有"跟風", 都擁有以上web services的帳戶, 但筆者並不完全是一個貪新厭舊的人, 從來沒有忘記過跟隨自己多年的這個Blog, 畢竟自己對文字還是有點堅持.
縱使它們不是特別出眾.
一直很想寫一點關於Metronomy, 他們可算是近年最令筆者為之傾倒的indie-dance樂團. 有人會以"freakatronic"來形容這隊英國樂隊, 的確他們獨樹一幟的電子音樂, 感覺很荒誕, 而且玩味和跳躍感十足, 那些古怪的syth-groove, 加上時而呆呆笨笨的節拍, 突兀的聲線, 無一不顯示出他們的幽默感, 而且效果搶耳鮮明. 本來以為他們06年的首張大碟"Pip Paine (Pay The £5000 You Owe)"己經很好, 但想不到08年的一張"Nights Out"才是他們的真功夫, 依然有趣, 而且曲風變化更多, 編曲方面更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出色, 令他們在獨立音樂圈中獲得相當不俗的評價.
Metronomy這類音樂雖然娛樂性豐富, 但相信只會停留在獨立圈裡, 同類型樂隊之中很容易令人聯想起Hot Chip, 但Hot Chip有幸擠入主流, 進的還是大廠, 還獲得過格林美提名, 聲名不可同日而語. 不可否認Hot Chip是很有才華, 尤其聽到他們一曲"Ready for the floor", 但筆者覺得Metronomy還是比較有趣, 當Hot Chip部份dance音樂不能令我dance的時候, Metronomy還是我的心水選擇.
Hot Chip - Ready for the Floor MV
Metronomy: myspace
Hot Chip: myspace
縱使它們不是特別出眾.
最近Twitter和facebook這一類極方便(極懶?)的分享途經大行其道, Twitter更繼youtube之後另一個新興web service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 可能好快連寫Blog都會變得落伍, 雖然筆者都有"跟風", 都擁有以上web services的帳戶, 但筆者並不完全是一個貪新厭舊的人, 從來沒有忘記過跟隨自己多年的這個Blog, 畢竟自己對文字還是有點堅持.
縱使它們不是特別出眾.
一直很想寫一點關於Metronomy, 他們可算是近年最令筆者為之傾倒的indie-dance樂團. 有人會以"freakatronic"來形容這隊英國樂隊, 的確他們獨樹一幟的電子音樂, 感覺很荒誕, 而且玩味和跳躍感十足, 那些古怪的syth-groove, 加上時而呆呆笨笨的節拍, 突兀的聲線, 無一不顯示出他們的幽默感, 而且效果搶耳鮮明. 本來以為他們06年的首張大碟"Pip Paine (Pay The £5000 You Owe)"己經很好, 但想不到08年的一張"Nights Out"才是他們的真功夫, 依然有趣, 而且曲風變化更多, 編曲方面更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出色, 令他們在獨立音樂圈中獲得相當不俗的評價.
Metronomy這類音樂雖然娛樂性豐富, 但相信只會停留在獨立圈裡, 同類型樂隊之中很容易令人聯想起Hot Chip, 但Hot Chip有幸擠入主流, 進的還是大廠, 還獲得過格林美提名, 聲名不可同日而語. 不可否認Hot Chip是很有才華, 尤其聽到他們一曲"Ready for the floor", 但筆者覺得Metronomy還是比較有趣, 當Hot Chip部份dance音樂不能令我dance的時候, Metronomy還是我的心水選擇.
Hot Chip - Ready for the Floor MV
Metronomy: myspace
Hot Chip: myspace
15.5.09
有關Pet Shop Boys的二三事
適逢Pet Shop Boys今年推出他們3年以來的新大碟"Yes", 又再次勾起我對他們的情意結, 每次聽Pet Shop Boys的舊歌時, 都很自然地令我對80年代的流行音樂產生一些憧憬.
1981年, 歌手Neil Tennant和鍵琴手Chris Lowe在倫敦一間電子樂器鋪相識, 之後他們在Camden Town的小型錄音室裡共同創作, 從此80年代的Synth-pop樂潮便出現了另一番新景象, 25年來帶來了不少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 Neil擅長創作動聽流麗的流行旋律, 而Chris則把歌曲通電, 帶來了跳躍動感, 無論是舞池內, 或是舞池外, 四分一個世紀以來, 流行電子樂團的金漆招牌依舊亮麗, 他們的歌曲還是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最早認識的當然是一首"Go West", 當我還是聽卡式錄音帶, 對足球還是很狂熱的時候, 就為我無聊的日子帶來點振奮, 因為"Go West"曾在不少足球比賽裡, 被球迷用作的指定大合唱歌曲, 而我就在一盒世界杯的合輯卡式帶裡找到這首歌, 曲子裡Neil十年如一日的聲線, 還有裡面的浪花, 海鷗聲, 以及那乘風破浪的氣魄, 這一切都成為了記憶裡細小但很珍惜的一小部份. 執筆之際, 剛好找到一個"Go West"的full band現場版, 竟然還有電結他的出現哩.
但說到最喜歡的就要數到1986年Pet Shop Boys推出他們第一張單曲"West End Girls", 在飽滿有力的bassline帶動下, 搶耳的節拍, 再加上點點old-school hip-hop的味道, 一首現在聽來仍然很型格, 很摩登的歌曲, 彷彿你可以從歌曲中感受到大都市繁華但頹靡的一面, 而另一面則訴說著東邊的男孩和西邊女孩的愛情故事.
Pet Shop boys的歌曲, 很多時候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象和問題. 例如, 另一首令我印象深刻歌曲是收錄在1987年大碟"Actually"的一首"King's Cross", 歌曲滲著淡淡的傷感, 主題表面上是為了紀念1987年倫敦地鐵King'Cross站火災造成傷亡的事件, 但詭吊的是Pet Shop Boys是在事件發生兩個月前完成此曲, 這個巧合, 不其然把歌曲罩上一層神祕感, 而"King's Cross"雖然並沒有成為單曲, 連成為事後賑災籌款歌的機會都沒有(縱使當時媒體是有意這樣做, 但最終都沒有成事), 但仍然是一首深受樂迷喜愛的非單曲作品.
Pet Shop Boys的歌曲, 可供混音的空間當然很大, 所以remix版本的歌曲也是特多, 但筆者從來對remix的歌曲興趣不大, 反而更喜歡原汁原味, 所以我一直很想聽Pet Shop Boys歌曲的Demo版本或不經修飾版本. 另外, 相信不單止筆者, 很多人都想Pet Shop Boys會有一張收錄他們不插電(即acoustic)重玩他們的歌曲的作品.
"Yes"新碟其實挺不錯, 整體旋律依然流麗動人, 重拾了他們最討喜的一面, 喜歡他們的還是會繼續喜歡, 絕不感到失望, 但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他們06年的作品"Fundamental", 這張前作音樂動態十足, 曲風變化較多, 而且聽來有點霸氣, 難怪成為06年我最喜歡的大碟之一, 而"Yes"則不過不失, 電子節奏和編制沒有作太大膽的嘗試, 但勝在真的聽得舒服自然, 再一次突顯Neil的創作(流行)曲的才華, 所以作為Fans的我們亦都照樣"收貨"哩.
Pet Shop Boys → 官網連結
11.4.09
忙 ‧ 循環
最近聽到旅居倫敦的友人何沛澄發來他的新歌MV, 聽著聽著, 那種低調而且壓抑的情緒, 使我忽然有一種被吸入黑洞的感覺, 像是堕入了忙碌生活的循環, 整體很能夠反映這幾天以來的生活.
風格是另類的Canton-pop, 冷調的英倫結他, 順著曲勢一收一放, 與唱腔產生奇妙的共振, 隱隱流露出很Radiohead式的氣氛, 不其然令我想起"收音機頭"另一曲"Climbing Up the Walls".
何沛澄: 官網連結
風格是另類的Canton-pop, 冷調的英倫結他, 順著曲勢一收一放, 與唱腔產生奇妙的共振, 隱隱流露出很Radiohead式的氣氛, 不其然令我想起"收音機頭"另一曲"Climbing Up the Walls".
何沛澄: 官網連結
11.3.09
扣人心弦 - The Antlers
前一陣子, 當我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 慶幸還有The Antlers帶給我久違了的感動, 暫時把我帶離了紛亂的思緒. 很久沒有一隊Indie-rock樂隊真正令筆者動心, 對上一次, 應該是07年Radical Face的"Ghost"(見前文). 美國slowcore/indie-rock樂團The Antlers(上圖)的出現, 除了令我接觸到一種新的樂風之外, 那種慘白悽美的氣氛, 絕美而令人心碎的旋律, 有時實在令我難以抽離, 不斷地縈繞心頭. 反覆細聽之後, 我想, 本年十大最喜歡大碟之一席位應該可以預留給The Antlers的"Hospice".
The Antlers其實原本只是Peter Silberman的一人樂隊, 07 年大碟"In the Attic of the Universe"是他個人自資出版的作品, 而且是免費, 藉著網絡和不同blog的散播和宣傳, 得到不俗的迴響. 而在錄製09年大碟"Hospice"時, 他才結集了朋友, 擔當不同的樂器部份, 正式由卧房音樂人蛻變成為現有的三人陣容.
主音Peter Silberman的聲線酷似Jeff Buckley, 而唱法好像Antony and Johnson那脆弱至極的哀音, 彷彿輕輕碰一碰便會融化於空氣之中, 背景瀰漫著一片微嘈電音, 令歌曲罩上一層深邃迷霧, 配合清冷的琴音或寂寞的結他聲, 緩緩推進, 營造了獨特空間感, 有點像Eluvium簡約唯美的作風. 他們把原本的folk-rock底蘊, (官方的形容是來自Neutral Milk Hotel, Okkervil River)幾乎拆解和融化得不見蹤影, 比他們的前作更徹底地把歌曲ambient化, 而且滲透著濃濃的slowcore情緒, 一些動人的片段不禁令人聯想起Sigur Ros那清冷盎然的意境.
大碟由"Prologue"的純音樂作為引子, 疏離的琴音, 背景蒼白朦朧的電子音效, 預示著大碟的氣氛將會由此開展.歌曲如"Kittering"和"Bear", 如夢似幻的琴音, 融合主音簡單動人的唱詠, 一切是如此動人感傷. "Sylvia"由靜至動, 靜的一刻, 柔腸寸斷, 爆發的一刻, 暢快淋漓, 情緒一發不可收拾.
推介試聽: Bear
推介試聽: Sylvia
後半部一首"Two"以木結他為主調, 提醒人們骨子裡The Antlers還是一支不錯美式folk-rock樂團, 調子聽似簡單輕快, 但依然還殘留著點點傷感.
Peter Silberman 在錄製大碟之前曾有一年半的時間拒絕與外界交往, 深居間出, 之後他決定以歌曲來解釋他"消失"的原因, 以及表達他當時迷失的心境, 所以催生了大碟"Hospice"的出現. 歌曲的情緒雖然落寞神傷, 但其實真正的目是要提醒人們走出自我封閉心靈.
The Antlers → myspace連結
1.3.09
folk-rock之夜: Fleet Foxes + Vetiver
筆者本來並不知道Vetiver (上圖)是Fleet Foxes演出當晚的暖場嘉賓, 只是巧合地, 剛好表演之前的一晚, 才初次試聽這支美國folk-rock樂隊, 動聽的結他, 豐富多變的情緒, 越聽越是令我欣賞, 之後在網絡裡一找之下, 才知道他們會是Fleet Foxes在24日當晚的暖場樂隊, 很難相信前一晚令我陶醉的Vetiver, 第二晚會在我面前演出, 感覺很奇妙, 或許這應該算是有緣吧. 出發前, 告訴T君與友人們這個消息時, 他們表現得非常驚喜, 因為他們一早聽過Vetiver的作品, 同樣地很欣賞他們, 大家一路上都難掩興奮的心情, 不其然地加快腳步前往會場.
Vetiver首先出場, 但在Roundhouse場館內, 當時並不多人觀看, 還不算擠擁. 雖然名字沒有Fleet Foxes的響, 但他們當晚演出絕對令人難忘, 而且足以證明他們是一隊功力深厚的folk-rock樂團. 風格不像Fleet Foxes強調Surf-rock式美妙和音, 精巧無敵的旋律, Vertier的曲風帶點迷幻, 無論是主音投入的吟唱, 或器樂的演奏, 都散發著濃濃而古樸的Psyche-folk氣氛, 結他的彈撥是如此細膩, 曲風自由, 輕快如新歌"Sister", 經典長篇歌曲例如"Red Lantern Girls", 這首歌現場的演出比大碟版更出色, 編曲上的推進是多麼令人驚喜, 完全沒有刻意拖長, 邊聽邊令我嘆服, 而且給我很free jam的即興感覺,樂器演奏功架十足, 看過這麼多演唱會, 還是頭一次想暖場嘉賓玩長一點.
推介試聽: Sister
Fleet Foxes的演出是一種很簡單直接的folk-rock表現. 基本上玩了EP和大碟裡的大部份歌曲, 當有然有筆者最喜歡的"He doesn't know why", "Her protector", "Mykanos". 現場演出的歌曲比大碟版更rock, 更粗獷, 但仍掩蓋不了歌曲裡溫暖的田園氣息, 而且和音部份的表現亦相當出色, 引得觀眾齊齊唱. 中段主音結他手來了幾首solo, 大部份都是翻唱歌曲, 一個男人, 一支結他, 全場靜默, 只有燈光投射在他身上, 鐵漢柔情, 他的結他技巧雖不至於用細膩來形容, 但他的聲線不錯, 加上那呼喊式的唱腔, 感覺很有back to basic的老搖滾味道, 感染力仍然十分強, 我想這可能就是folk-rock的另一種最佳的表演方式吧.
推介試聽: Mykanos
Vetiver出色的演出, 幾乎算是喧賓奪主. 但Fleet Foxes的激情演出亦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對於folk-rock樂迷來說, 這一晚應該會感到滿足.
Fleet Foxes → myspace連結
Vetiver → myspace連結
9.2.09
A night with Emmy the Great
Emmy the Great表演當晚, 小小的會場裡擠滿了老中青的外國人(呀, 其實自己在英國才是外國人吧? @@), 相信全場只有我和表演的Emmy兩位中國人己而. Emmy-Lee Moss(上圖前)真人比相片看上去更年輕, 而且我和友人們都認同真人的她其實不太像混血兒, 感覺就是像一般香港少女的模樣, 不過一口英語真的說得很快, 很流利, 有時我也不能跟得上, 她的說話倒也不少, 話題圍繞著她以往演出時的有趣經歷, 而且總能引得台下的我們發笑, 例如她一再把之前出席過的Reading Festival(雷丁市每年一度的大型音樂節, 雷丁市的"Reading"正確發音是"RED-ding")故意說成"reading"(閱讀), 即變成了"閱讀節"?! 開了一個小玩笑.
先說一點關於Emmy the Great的資料.Emmy the Great是指由生於香港的唱作人Emmy-Lee Moss所帶領的獨立樂隊, 他們紮根於倫敦己經好一段日子, 出席過大大小小的表演, support過或合作過的樂隊有Lightspeed Champion, Mystery Jets, Jamie T, The Mountain Goats等等, 當中以Lightspeed Champion我想會是跟他們風格比較相近, 幾年間的經營, 他們己經在獨立圈裡建立了不俗的名聲, 曾推出過不少singles, 而他們亦快將推出令人期待的首張大碟.
如果搜索有關Emmy The Great的資料的話, 不難發現很多人都會把他們歸類為一種叫Anti-folk(反民謠?), 這種風格目前還沒有太明確的定義, 我想大概是指某些以folk-rock為基調的樂隊, 音樂作風或者歌曲主題上會跟傳統folk相抗衡. Emmy the Great的作品都滲透了很強烈的個人風格, 沒有太注重傳統歌曲結構, 亦不是那種刻意以打造動聽旋律為目標的作風, 但歌曲整體的效果還是很動人, 還是令我回味. 還記得電影"Once"裡一開始訪問途人有關對folk music的意見, 很有印象當中有人答"It's Honest", 這句簡單而深刻的答案, 一直成為我對欣賞folk music的其中一個重要條件, 用Honest(真誠)來形容Emmy the Great的歌曲我想亦很貼切. Emmy The Great的歌曲主題不少是以少女的角度對愛情和生活的獨特看法, 沒有一點肉麻, 而幽默的歌詞裡亦帶有如bittersweet般的點點傷感和無奈, 雖然作品中不乏活潑爽快的歌曲, 但更多是緩緩的調子裡是帶有點苦澀的folk-rock, 彷彿餘音之中有著令人反思生活的感觸.
說回那場表演, 加上Encore部份, 為時大約1小時15分. Emmy the Great一口氣玩了15首他們的歌曲, 當中有一首是翻唱60年代的經典金曲"The End of the World"(按此觀看片段), 演譯得尚算不俗. Emmy全場都是以木結他表演為主, 而鼓手靈活多變的表現, 也是一個亮點之一.
而看來有點像鄰家男孩的小提琴手, 很含蓄, 但他玩奏樂器時的表演還是挺迷人, bass結他手也很是搶風頭, 不斷互換bass結他和結他演出, 而到演出後段, bass結他手用鼓棍壓著結他弦彈奏, 奏出很幽幽的音色, 而小提琴男孩就在一旁把玩著一個看似手風琴的樂器, 不過是座地式, 扇位是呈單向外揭式(上圖右), 頗新奇有趣, 另外鼓手也不知在哪裡拿了一個喇叭吹奏, 整體感覺很是熱鬧. 別小看這個小小的會場, 場地的燈光和音響也算是不俗, 不是音色特別好, 但器樂的層次感還是不錯, 不拆亦不會太大聲.
有時很享受這種小型演出所帶出的感覺, 尤其是在這種情況玩folk-rock, 效果更好, 很close, 縮短了樂迷和表演者的隔膜. 一種純以音樂打動樂迷的氣氛.
藉此, 亦期望兩星期後Fleet Foxes帶來另一場精彩演出.
Emmy The Great - We Almost Had A Baby: MV
Emmy the Great → myspace連結
28.1.09
今夜,再寫Franz Ferdinand
老實說, 第一次聽到Franz Ferdinand近三年來第一首新曲"Ulysses"時, 真的不太習慣, 因為跟筆者以前認識的他們實在有明顯分別. 還記得當年Franz Ferdinand首張大碟推出之時,打著Post-punk復興旗號他們, 獨特的復古形象, 玩味十足的歌曲由頭直爽到尾, 為筆者所帶來的興奮和痛快, 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而且間接刺激我開始為音樂寫點東西, 更打開了我對Post-punk風格的探討. 直到現在那張同名作品, 依然令我百聽不厭. 之後第二張作品"You Could Have It So Much Better", 雖然略為收歛了以往的快感, 但至少反映他們對中,慢版歌曲的表現同樣控制得很好, 帶來不少平宜近人的動聽作品, 而且他們不少B-side作品甚至比A-side還要好.
例如出現在2006年"The Fallen"Single裡的一首"L Well", 歌曲輕快搶耳, 而且黑白MV的拍攝風格帶有濃厚歐陸浪漫色彩, 好像深受法國新浪潮電影影響似的, 歌曲與影象同樣輕快寫意.
好了. 說回他們2009年的大碟"Tonight", 首先,模仿犯案現場的封面(上圖)實在很黑色幽默, "慘被謀害"而倒地扮死的是bass結他手Bob Hardy.
適應了他們的轉變之後, 大碟整體真的越聽越捧. 主打曲"Ulysses"獨特的跳躍感, 滲入了電子效果, 同時亦預示了整張大碟的風格走向, 歌曲依舊搶耳, 編曲變化很有心思, 電子效果的運用例如Dub, Reggae, Techno, 都豐富了歌曲變化的可能性, 而且運用得很有自身風格, 編曲由動到靜, 由慢到快, 很多時候都變得很難預料。
電子與電結他的合奏在"Send Him Away"很有火花, 有點南美風格的英式結他,鮮明搶耳, 中段變奏中亦加入甚有玩味的電子效果,節奏感不強,但甚有可聽性。
長達8分鐘的"Lucid Dream"是他們新嘗試, 全曲玩盡不少電子效果, 由少少Dub味開始, 中段迷失, 接著延伸到帶點cosmic感覺的80年代Techno節拍, 效果很迷幻, 相當驚喜. 筆者最喜歡的一首"No You Girl", 流暢無比, 熱鬧之中帶點放肆, 很有Sing-along的感覺.
最喜歡"Live Alone"突出的Bassline節奏, 令人聞歌抖動, 伴奏的鍵琴效果相當出色, 流暢的曲式之中, 亦加入一點意料以外的小變奏。
推介試聽: Live Alone
尾段木結他的吟唱"Katherine Kiss Me",很是溫婉動人, 緩和了之前的亢奮, 然後大碟除除地落幕。
三年以來的新作, 滿載不少Franz Ferdinand新的構思和意念,適應了之後, 可能令歌曲變得更耐聽, 彌補了上一張大碟"到喉不到肺"尷尬局面, 而且筆者覺得新歌的現場表演該應會跟大碟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總的來說, 新的Franz Ferdinand仍然可以令筆者繼續追捧。
Franz Ferdinand → myspace連結 (提供全碟試聽)
10.1.09
聽得見的流行色彩: MGMT vs Empire of the Sun
2008年的MGMT(上圖之下)和BBC 2009年新band名單之中的Empire of the Sun (上圖之上), 同樣帶給我很具色彩的電子音樂體驗. 尤其看到Empire of the Sun在上海取景的新歌"Walk on a Dream" MV, 色彩鮮艷的構圖, 眩目而突兀, 視覺上的對比和衝突很強烈, 而且視線則很難抽離主音Steele一身胡亂配搭兼荒誕浮誇的中國裝, 所以以形象來說, Empire of the Sun的衝擊感可能己經先勝MGMT一籌. 音樂上Empire Of the sun明顯有帶有樂隊Cut Copy式80年代電子風格, 歌曲結構則很像MGMT, 都是流行之中帶點迷幻, 喧鬧, 但澳洲樂隊Empire of the Sun的歌曲偏向有點Gay-Disco的媚態, 而且感覺有點Retro-futuristic風格, 節拍比較乾淨鮮明, 而MGMT則是帶點年輕衝勁, 節拍比較有力, 氣氛更熱鬧, 在編曲上筆者覺得MGMT還是稍勝一點, 層次感較強, 起伏亦很見心思.
這類眩目的迷幻流行電子, 筆者真的一聽上腦, 至於會不會在英國流行樂隊裡造成一種風氣呢, 還有待觀望, 但該不會每隊這類型樂隊都要打扮到如此怪裡怪氣吧. ^^"
推介試聽: MGMT - Kids
Empire of the Sun - Walk on a Dream MV.
Empire of the Sun → myspace連結
MGMT → 官網連結
Cut Copy → myspace連結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