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7

從Grunge到盛世 (上): Brit-Pop前奏 (feat. Suede)

好久不見了,新的一年,搖滾的故事依然繼續。

上回我們談到90年代初的美國的Grunge Style Rock (請參閱前文),Nirvana後來越洋過到英國,盛然對當時的英國Band壇有過一定衝擊,但兩地的音樂文化始終大相徑庭,而且英國搖滾音樂源遠流長,自成一方,所以越洋的Grunge最多只能與當時的Brit-Pop成分庭抗禮的形勢,並未見到有樂風上的影響和滲透。

時間是大約是90年代初、中期,Brit-Pop盛世開始,英倫結他音樂熱潮在這段時期到達了自Beatles以來的頂峰,或許這是搖滾歷史的一個必然總結,自成一體的英倫結他音樂,無論風格變化及其流行感染力都經已成熟到令其產生爆發的可能,獨立或者流行音樂亦都匯流於那段時期。當時,樂隊之間競爭激烈,當然亦有些選擇獨立不群,然而各樂隊之間都力圖同中求異,務求於音樂上或個性上樹立自己的風格,而成敗關鍵除了取決他們的實力外,那時候媒體的褒揚和宣傳(Media Hype)亦漸漸變得重要 (尤其是當時MTV頻道己經變得成熟而具有影響力),要不然他們很快便會為樂迷所忘記,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



Stone Roses,石玫瑰,出現在80年代末期,植根於搖滾名城Manchester的Stone Roses,出道只有5年,只出過兩隻大碟而已,但對英國Band 壇卻有相當大的影響,其中之一是他們促成了Brit-Pop前期的”曼徹斯特熱潮” (即所謂的“MADChester”) 的爆發,而且某程度上啟發了後期的Oasis, Blur, Suede, Radiohead等英倫樂隊。

一貫水彩塗鴉和潑墨的唱片封套下(左圖),是糅合了60年代Guitar-Pop和80年代的Dance-Beat音樂,一種散渙而頹廢的搖滾風格,由狂傲而囂張的主音Ian Brown所帶領,他是一個連出名口沒遮攔Noel (Oasis主音) 都不敢得罪的厲害人物 (可能他們臭味相投,他們亦曾合作寫過歌)。雖然Stone Roses早已解散,但Ian Brown仍相當活躍於英國Band壇。

另一隊”曼徹斯特熱潮”下的核心樂隊是Happy Mondays,隊名的由來其實是幽了樂隊New Order一默,把他們一首名作Blue Monday(憂鬱星期日)改為 Happy Mondays (開心星期日)。顧名思義他們的音樂是相當令人Happy,糅合了Punk前輩The Clash的音樂感和New Order的Synth-pop效果,他們Dance Beat份量亦比Stone Rose來得更多,而當中結他的角色似乎己變得次要,取而代之的是那渾濁沉重的Bass Guitar Loop, 樂曲亦刻意做得鬆散模糊,令人Funky而愉悅的歌曲的背後,同時帶有很強的「惰性」,形成一種甚為濃烈的頹廢感,彷如「魔鬼」一樣在耳邊引誘你放下手頭的工作,一起加入他們的迷幻派對。

另外,當然要提到建構了英式搖滾根基的The Smiths (前文提及),他們星散後的餘燼首先落在Suede之上。相信很多人比我更了解Suede,而Suede似乎特別為香港樂迷所熟識,他們曾不止一次到港開演唱會,不少樂迷都對他們的印象都極深,但可惜解散多年的Suede復合無期,而我這個小樂迷只能從唱盤中感受他們解散前的風采,對許多人來說,最難忘的當然是主音Brett Anderson那仿如Glam-Rock附身的妖媚唱腔,而對於他的聲線,總會有一些兩極的反應,有人被他迷住,亦有人敬而遠之,而他那種病態美的形象和其非凡的創作力,都使Brett Anderson成為樂隊焦點。

然而Brett的童年生活並不是相當愉快,他成長的家鄉Haywards Heath是一個民風保守的城鎮,而言行獨立不群、外表頹廢柔弱的Brett,總愛以搶眼的衣服去吸引別人的注意,但換來的是別人的冷眼與排擠,甚至嘲笑。

「那地方真的很糟,比倫敦很多地方都糟得多!我成長的地方總有一點潛藏著的暴力在流動。 從我大約9歲開始他們總是一直叫我 “queer”,其實我還挺喜歡的..因為當你被人辱罵的時候,你可以想‘那真是狗屎,這算是甚麼罵人的話!?’我挺喜歡被人注視的感覺,尤其當別人開始注意到我被孤立了…」Brett如是說。

之後,Brett在音樂路途剛開始之際,找到了他的偶像David Bowie作為模仿對象,因為Brett從他身上感受到與他相同的氣質,一種中性打扮的形象,而且曲詞浪漫而感性。但數到對Brett最大影響力的當然是The Smiths。

“They (The Smiths) had power and a presence that couldn't just be put down to some effeminate pouncing around with flowers hanging out of their back pockets. It was much more sinister, much more sexual and much more real than that.”

我會形容Suede 為妖媚版The Smiths, 兩者結他手法頗為相似,而經Suede改進後變得更為響亮而華麗,而且兼具靈活性和旋律性。

很多人都認同是Suede是真正揭開了Brit-Pop的序幕,而1994年他們一張極為深邃的慨念性大碟”Dog Man Star”(左圖) ,令他們攀上搖滾頂峰,叫好又叫座。不要被” 深邃”一詞所嚇怕,事實上,當筆者第一次聽此碟時,已被他們流暢緊密的Brit-Rock所吸引,結他手Bernard Butler精彩而緊密的結他彈奏,是全碟的靈魂所在,與主音陰陽怪氣的唱腔水乳交融,營造了陰鬱、頹靡的氣氛。

“Dog Man Star”裡,筆者喜歡的 ”New Generation”,低沈的聲音到漸漸高吭的副歌,間場有無比流暢爽勁的結他部份,但搶耳的歌曲裡,卻有彷如服藥後迷幻不已的嗓音重覆唱著”We Take the Pills to Find Each Other”。"The Power”是另一首令我心動不已的歌曲,如夢似幻的浪漫,卻隱藏著絲絲沉痛、無助,要不然,副歌部份又怎會不停唱著”Give me Give me Give me the power…”

“The Asphalt World”是首全長十分鐘的曲子,這樣長篇的補排,在Brit-Rock裡是一個相當嶄新的嘗試。這張專輯的最後一首歌曲 ”Still Life”,請來了四十人的弦樂團為其伴奏,層層推進,壯浩而極具氣勢。

此碟亦永遠成為Suede樂迷的難以取替的最愛。

而完成這傑作的之後,Brett Anderson和Bernard Butler亦隨即分道揚鑣。Brett Anderson之後繼續他的Suede,浮浮沉沉的走過了90年代,當中仍然有不少耳熟能詳的歌曲, 例如"Beautiful Ones", "Saturday Night"', "Everything Will Flow" 等等。直至2000 年後把他終結,此乃後話。

以下送上筆者最喜歡的Suede歌曲, 經典之作, 現在重聽, 依然如此美好。


Suede - Beautiful Ones MV

正當Suede的”Dog Man Star”將大家帶入陰鬱的Brit-Rock的同時,另一邊廂,真正的Brit-Pop大戰正在白熱化。

下回再續。

6 則留言:

Citizen L 說...

Stone Roses and Dog Man Star are my favourite!

Citizen L 說...

其實Butler未完成DMS的錄音,已經離開左suede,richard oakes便是於這時加入。New Generation的MV中他也有出現。而DMS有部份歌由Brett自己彈番結他。

DMS中,最喜愛的是The 2 of us,Black or Blue, the Asphalt world, the wild ones,而We are the pigs的MV則拍得極端好看,很有George Orwell小說《1984》那種白色恐怖Feel,難怪這首DMS第一主打single在當時被認為是commercial suicide。

Noise Kelvin 說...

Re: damon l
哦~ 我都有聽講過butler未完成DMS就走,好似The Power一曲有部份就係Brett彈返結他。
其實我比喜歡上半部,因為幾爽,而後半段藝術性同嘗試都多左,相當噤聽。

Citizen L 說...

請問你是如何整走Blogger個header 同加入自己相片做header image呢?

Noise Kelvin 說...

Re: Damon
it's quite easy.
我答左係你個Blog度.

Vivien 說...

Hey I really like your article!! May I know if there is a 下集? 從Grunge到盛世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