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16

My top 10 albums of 2015

10.Lana Del Ray - 《Honeymoon》

Genre: Baroque Pop/Dream Pop
本來只是抱著姑且一試的態度去聽Lana Del Ray的第三張大碟,因為聽過她前兩張作品都沒留下太大印象,誰知一聽這張作品,她的音樂所散發的迷人魅力,一下子把筆者迷倒。大碟的14首曲目,風格是遊走於Baroque Pop與Dream Pop之間,每一首氣氛都很夢幻迷矇,而且大都有一定旋律感,她的聲線亦隨著編曲變化高低抑昂,擺脫了大多數人以為她只有一把中性聲線走天下的感覺,偶然來一點無傷大雅的流行節奏,順耳之餘,亦無損她整體音樂風格。Lana Del Ray在《Honeymoon》 中,充份表現她音樂上的迷人特質,演釋細膩優雅,絕對是一張值得細聽又耐聽的佳作。

High by the Beach



09.New Order - 《Music Complete》

Genre: Dance-rock
New Order 近年經歷人事變動,隊中長年的低音結他手Peter Hook因與隊友不和而離隊,以食老本姿態在他的演唱會以Joy Division歌曲作招徠,反之New Order則繼續他們樂隊風格,創作這張久休復出的重磅回歸作,銳氣並沒有因為Peter Hook離隊而減弱。全碟每一曲都滿載他們頼以成功的元素,電力十足的舞曲節奏加上他們招牌式明快結他彈奏,音樂飽滿且活力十足,編曲更是充滿驚喜,「舊酒」的醇,加上「新瓶」的編製,每論你是老一輩或是剛認識他們的樂迷,都應該會滿意這張作品。

Tutti Frutti



08.Sufjan Steven - 《Carrie & Lowell》

Genre: Folk
雖然《Carrie & Lowell》以亡母為主題,但Sufjan Steven沒有刻意表現得太煽情,反而以一種內歛的情感表達對母親的思念,而音樂則是一種最反樸歸真的民謠,一把木結他,偶然的鋼琴彈奏,一點點電氣化處理,但沒有太多修飾,一切都來得自然、純綷、恬靜,就如水中漣漪一樣,沒有大風大浪,沒有傷春悲秋。無論歌詞和音樂都在淡然中卻又滲出點點追憶的感覺,反覆聆聽你就會感受當中無限思緒,難怪樂迷和媒體都深深被這張作品打動。

hould Have Known Better



07.Father John Misty - 《I Love You, Honeybear》

Genre: Folk Rock

前Fleet Foxes成員J.Tillman以Father John Misty名義推出的這張大碟,為他帶來巨大成功,許多音樂媒體都把它歸入年終十大,而且叫好又叫座,筆者在反覆細聽之下,也不得不認同《I Love You, Honeybear》強大的音樂感加上精心製作之下,很難令人不愛上,每一首歌都有其獨特個性,要挑一首特別喜歡的也是難事。與Fleet Foxes的風格相比,它在Folk Rock的底蘊上,展示了更多可能性,而且歌曲都打造得華麗精緻,這得歸功於其充分弦樂運用,但無論後製包裝有多好,如果沒有J.Tillman投入且情感豐富的演唱,加上出色的song-writing功力配合,《I Love You, Honeybear》就不會那麼成功。

I Love You, Honeybear



06.Metric - 《Pagans in Vegas》

Genre: Indie Rock
你不會見到加拿大電子搖滾樂隊Metric第六張大碟在任何年終榜單中出現,甚至可能也不算是大部份Metric迷心目中最出色的三張作品之一,然而它卻是筆者上年聽得最多的大碟,沒有之一!音樂風格沒有上一張《Synthetica》那樣由頭爽勁到尾,《Pagans in Vegas》的力度不及前作強,也不及前作飽滿有勁,但絕對卻比之更耐聽,延續同樣的流行曲調,但每首歌的編曲都不盡相同,而且剔除了任何多餘修飾,歌曲往往以最簡單的鋪排造出多變、富心思的編曲,聽得出那種簡約中卻又收放自如的功力,令筆者相當驚嘆,每一次的聆聽都像找到之前遺忘的細節。聽完這張作品,除了感覺很滿足,也令筆者越來越喜歡他們。

The Shade


05.The American Dollar - 《Accross the Oceans》

Genre: Post-rock

2008年,The American Dollar的《A Memory Stream》是筆者心目中一張不可多得的Post-rock佳作,但之後兩張大碟就給人有點技窮的感覺,聽過之後也沒多大印象,但上年他們低調地推出他們第6張大碟,竟然出乎意料地出色。最大不同,是《Accross the Oceans》裡的歌曲都明顯比前作緊湊很多,歌曲長度大多是3幾分鐘,但在這以Post-rock來說相對短的時間內,依然精彩地鋪排了他們最賴以成功的元素,包括精緻流麗的鍵琴聲,揮灑自如的結他彈奏,電子編曲更是比前作更大膽,起伏更緊湊,用盡了每一秒鐘,而且每首歌都很突出,徹底擺脫前作自我重覆和冗員的作風,在保持風格之餘,也能突破自己的框框,做到以新御舊。

Ghosts



04.Blur - 《The Magic Whip》

Genre: Alternative-rock

很多樂隊重組予筆者印象只是以辦演唱會為名食老本,教樂迷乖乖淘錢,要他們再出新作就沒聲沒氣,頂多再推出精選,誠意欠奉。幸好Blur不是這樣。也許不少樂迷未必覺得這張作品是他們最出色作品,尤其以Blur 90年代那高峰期的標準來比較,《The Magic Whip》的確不夠「Blur味」,但對筆者來說絕對是一張兼具誠意和質素的回歸之作。本身創作力不低的Damon Albarn,再加上參與過不少side project,他的經驗和才氣完全反映在《The Magic Whip》,要玩味有玩味,要柔情有柔情,而結他手Graham Coxon一手Lo-Fi結他手法也越見老練,可收可放,依然是Blur其中一種標誌性的聲音。

Ong Ong



03.Jamie xx- 《In colour》

Genre: Electronica/Dance

經歷The XX的成功,很多人都期待著陣中敲擊樂手Jamie XX推出他的個人作品,而他終於在上年推出了《In colour》。Jamie XX為The XX打造了標誌性聲音,所以他的首張個人作品裡亦少不免有些The XX的風格 但本身已是一位出色的DJ的他怎會如此被局限,他以最擅長的UK Garage電子樂風,結合一些流行手法,令其深遂的電音氣氛中,亦可以表現得很groovy。正如筆者和很多樂評所評價,對Jamie XX來說,《In colour》是如此手到拿來,駕輕就熟,他的才華和自信,已經為英國流行電音界開拓了新境界。

I Know There's Gonna Be (Good Times)


Sleep Sound


02.Death Cab For Cutie - 《Kintsugi》

Genre: Indie-rock
《Kintsugi》是筆者繼他們的舊作《Transatlanticism》和《Plan》之後最滿意的作品,主音Benjamin Gibbard一貫擅長譜寫中慢版獨立搖滾歌曲,在這張作品中更令筆者覺得他的創作已經到了一個爐火純青的程度,無論編曲、演奏和情緒都配合得近乎完美,每一首歌曲流暢之中帶點DCFC式溫婉細膩,耐聽度相當高,〈Little Wanderer〉、〈Every's A Ceiling〉就是當中的出色之作。這張作品是陣中創團人物之一的結他手Chris Walla離隊前的最後作品,但缺少要員,由四變三的DCFC仍會繼續走下去,而這正是此作名為"Kintsugi"的原因。《Kintsugi》的日文為「金継ぎ」,是一種日式工藝品的技術,將不同的陶瓷碎片黏合在一起成為一件新的作品,而新作品上的縫合位就成為它的一部份,樂隊以此比喻音樂創作中的離離合合是自然的過程,沒有太多傷感,樂隊雖然破裂了,但他們將會挾著他們過往一切成功的元素,展開樂隊新的一頁。

Little Wanderer



01.Caspian - 《Dust and Disquiet》

Genre: Post-Rock

上年筆者不斷向身邊的樂迷朋友推介Capsian這張作品,不論他們本身已經是Post-rock粉,或是入門新手。事實上,《Dust and Disquiet》在很多Post-rock樂迷眼中是一張年度「屈機」的佳作,所以放上年終榜第一位根本是毫無懸念的決定。Capsian在這張作品中示範了甚麼是最純粹,最正統的Post-rock音樂,由靜到嘈,那種層層推進的樂器演奏,音樂中所帶出的張力和澎湃感都無可挑剔。

Arcs of Command




.

1 則留言:

Unknown 說...

喜歡你的分享,可以的話請繼續介紹好歌,有人在看的